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热点话题
 
 

法律慧眼识破“高招”诈骗套路

 
2017-07-10 10:23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  阅读: 次  打印

又是一年高考招生季,追梦少年渴望早日步入象牙塔,而不法分子却抓住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伺机行骗。近几年,借高考招生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频发,招数不断出新、出奇,让考生和家长们防不胜防。今天,法官结合具体案例,教你识破层出不穷的“高招”诈骗的套路。

谎称有关系办理“高考移民”

小唐的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苏女士,她自称是某部委部长的妹妹。聊天中,小唐的父亲无意提到女儿小唐很快就要高考了,而小唐所在的生源地分数线很高、竞争激烈,上名牌大学的机会渺茫。苏女士听后,夸下海口说她与教委领导关系很好,能够帮助小唐办理异地高考,随后她收了小唐父亲5万元好处费。此后不久,苏女士又多次以走动关系、请领导吃饭为由索要钱款和购物卡。临近高考,小唐异地高考的事情并没有着落,这时,小唐的父亲才醒悟自己被骗了并报警。

法院审理中,苏女士承认自己根本不认识所谓的大领导。最终,其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法官提示】

通过非正常户口迁移、户籍学籍造假等非法手段获取考试资格的“高考移民”,一经发现,当即取消录取资格。家长和考生切勿抱着投机心理,违规办理高考移民,更不要相信骗子的谎言,造成钱财损失。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及时了解“异地高考”政策,并通过正规途径办理。

 “免试入学”专攻落榜考生

高考结束了,小朱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当年的本科录取线,正当苦恼之际,他听说某公司有落榜考生培训班,培训后可像其他同届考生一样正常进入大学。听到如此“好消息”,小朱立即告诉家人联系了这家公司,负责人称只要在北京某大学培训一学期后,即可进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上学、享受普通高考学生同等待遇。小朱的家人为其缴纳了6万元的培训费。随后,小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满心欢喜的他来到北京某大学参加开学典礼,才发现自己参加的是成人高考培训。发现被骗后,小朱立即报警。

归案后被告人交代,其虽与高等院校签订了合同,但并未按合同约定招生,而是打着考前培训的幌子,向家长承诺交钱就能享受与普通高考同样的文凭待遇。截止此案审理中,诈骗金额已达46万元,最终,被告人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零六个月。

【法官提示】

家长和考生应认清,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必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达到相应的分数线,不存在经过培训无需参加高考即可上“一本”的特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在含义、难易程度、录取条件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心理,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考生及家长应通过官方途径核实院校的真实情况,了解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可以实地去进行考察、咨询,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本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录取信息,或登录报考学校查询学校的新生录取名单,切莫轻信口头承诺、及时识破谎言。

手握“低分录取”自主招生名额

老罗自称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手中握有多所知名院校的自主招生名额,一些学生家长找到老罗,希望其帮助孩子走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途径,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可以低分录取。老罗谎称需要赞助费、活动经费等,收取每人25万余元。高考结束后,这些找老罗“办事”的毕业生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老罗以孩子分数不够为由,推脱称开学后才能办理入学手续,后又称要参加统一军训后才能入学。当这些家长到学校查询,发现并没有孩子的入学记录时,骗局才被戳穿。

被捕后,老罗承认自己并没有所谓自主招生名额,最终,被告人老罗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法官提示】

自主招生需要由考生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提供推荐材料,并由高校单独组织考核。自主招生名单会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不得突破招生计划录取。那些所谓的“额外自主招生名额”,其实都是骗局。

假体检报告链接盗刷存款

李某的孩子是应届高考生,一天她接到一条短信,称点开链接可以查看孩子的体检报告,因孩子姓名和自己的手机号都正确,李某以为是学校发送的短信,在急切的心情下,未核实短信来源便点击了链接,但链接连续三次都未点开。接着,一个号码连续拨打李某的手机,几分钟后李某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告知自己银行卡内的钱不翼而飞。

一些以“高招”幌子行骗的人,为了骗取考生、家长的信任,通过伪基站发送查询分数、查看体检报告的短信,并附网站链接,一旦点开链接,手机就会被木马病毒攻击,骗子获取关联银行卡的信息后,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直接将银行卡里的钱款划走。有些网站则是诱导考生和家长输入个人信息从而为下一步诈骗提供便利。

【法官提示】

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在未核实网站真伪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来源不明的验证码,收到与录取相关的信息应第一时间向学校老师进行核实。

■编后:

“高招”诈骗套路越来越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典型案例,“高招”诈骗犯罪分子还常常采取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杂费、贩卖高考试题答案、冒充军校招生、谎称可以改分数、谎称招生“补录”等幌子招摇撞骗。

高考虽然仅仅是一场考试,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应对“高招诈骗”套路,既需要理智的头脑,也需要法律的慧眼。考生和家长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不要相信所谓“熟人”的“关系”,要通过正规途径考取正规大学,远离“高招”诈骗陷阱,在追梦的路上不留遗憾。

 

 
打印 关闭窗口
 
 
最新更新
本站热门点击
 
版权所有: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10215877 【总访问量: 在线人数:
技术支持:南通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